很多爸媽在孩子一歲之前都被小孩搞得心力交瘁,原因無他----寶寶的睡眠時間真是難搞!這裡有一些有關嬰兒睡眠常遇到的問題跟大家分享。
首先,我們要知道大部分的嬰兒可以達到的睡眠目標:新生兒大概連續睡4-5個小時不喝奶已經是極限了;而兩個月大的嬰兒當中,有50%可以連續睡7-8個小時不喝奶;四個月大的時候,大部分的嬰兒都可以達到連續睡8個小時不喝奶。然而,親自餵母奶的嬰兒,可能會拖到5個月大,才能達到這個目標。
如果您想要順其自然讓寶寶變成好吃好睡的孝子孝女,那麼,祝您好運,畢竟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。小孩好的睡眠習慣可能可以自然而成,然而很多卻是需要訓練的。這裡有一些方法提供父母們參考看看。
新生兒(小於兩個月大)
1趁寶寶還是想睡,但是仍然醒著的時候,就把他放在搖籃裡。這是最重要的一步。如果孩子睡著的時候在吃奶,他醒來的時候就期望是在吃奶;如果孩子睡著前最後的記憶是在媽媽懷裡,他醒來的時候就期望在媽媽懷裡;如果半夜醒來時不如預期想像的環境,寶寶就會哭。所以趁寶寶還醒著的時候,就要將孩子放在他該睡覺的地方;剛放下的時候寶寶可能會哭,那麼可以抱他,搖他,等他情緒穩定,但仍然要在還沒睡著之前,就將他放進搖籃。久而久之,當寶寶半夜醒來的時候,就可以自己睡回去而不會哭鬧了。
2在白天的時候多陪寶寶玩,多抱抱他。新生兒在四個月內可以盡量抱他們,寵他們,尤其是有嬰兒腸絞痛毛病的嬰兒。白天多給他抱抱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,減少亂哭的機率。但是上一個建議還是很重要,當寶寶想睡的時候,還是要讓他在搖籃裡睡著,即便是睡午覺也要訓練。
3不讓寶寶在白天連續睡超過三小時。當寶寶睡超過三小時的時候,輕輕的搖醒他,跟他玩一會兒;把寶寶一天最長的睡眠時間留到晚上那一次睡眠。
4盡量把白天餵奶的時間間隔拉到兩小時以上。不要寶寶一哭就餵奶,應該先了解他目前需要的是甚麼:可能是想睡,可能是不安全感,可能是太熱,也可能是尿布濕了。當然,母奶比較少的媽媽在前一個月可能沒辦法做到這點,必須稍微忍耐一陣子。
5半夜那一餐要速戰速決。新生兒前幾個月難免半夜那餐跑不掉,媽媽這時候可以把這餐弄得很無聊;不開燈,不聊天,不搖寶寶,不唱歌。
6如果寶寶沒有特別需要,半夜也不要換尿布。當然,如果寶寶有尿布疹或者不舒服,必須換尿布的話,一樣的原則是速戰速決,用個小手電筒解決之。
7母嬰同床有好有壞。睡同一張床可能讓寶寶更有安全感,但對某些焦慮的父母而言,反而讓彼此都睡不好。將寶寶的嬰兒床靠在大人的床邊是折衷的辦法。
8最後一餐要在爸媽快要就寢之前餵,比如說10點或11點。最好在睡前兩小時讓寶寶玩耍,不要睡覺,然後餵完最後一餐就讓他睡個開心。
兩個月大
開始減少半夜那一餐的奶量。如果是用奶瓶餵,開始試著減少30-50cc左右的奶;如果是餵母奶,把餵食的時間減少。期望在四個月的時候,就可以減到零。
四個月大
1試著停掉半夜那一餐。四個月是個關鍵的年紀,如果在這段時間戒不掉半夜那餐,將來可能就很難戒掉了;所以試著半夜不要餵奶,如果寶寶哭,可以拍拍他,暫時不餵奶,看看他的反應。餵母奶的媽媽有時候在四個月的時候還沒辦法戒掉半夜那餐,那麼至少五個月的時候要戒掉。
2不可以讓寶寶抱著奶瓶睡覺。這個年紀的寶寶已經會抓奶瓶,很多媽媽覺得這樣自己喝奶好可愛。然而抱著奶瓶睡覺會讓奶瓶變成寶寶的安慰娃娃,半夜醒來時沒有奶瓶就會不安而大哭。要讓寶寶知道,奶瓶是媽媽的,不是他的。
3寶寶半夜哭鬧時,要進去陪伴。每個寶寶的氣質不同,焦慮感也不同。如果您的孩子半夜會害怕,安靜的接近他,平靜的安撫寶寶,小聲的哼歌或說話。家長如果本身心浮氣躁,搖晃太劇烈,拍太大力,都會讓寶寶更加緊張焦慮。
六個月大(開始有分離焦慮的年紀)
1寶寶這時候需要玩偶了。有個玩偶讓他抓著可以減少分離焦慮。
2寶寶睡覺的時候把門打開讓他知道父母都還在附近。
3白天的時候,如果要與寶寶分離時(如上班前),要給他足夠的抱抱與安慰。
4半夜的分離焦慮如果哭得太嚴重,可以搬張椅子坐在寶寶的搖籃旁,握著他的手,同樣保持平靜,不要講太多話或開燈。握到你覺得他已經平靜下來,再安靜的離開。
5對於嚴重分離焦慮的孩子而言,放棄訓練孩子一個人睡,親子同床,讓寶寶得到足夠安全感到他可接受的年齡,也許比跟他每晚拼老命還更輕鬆。
一歲以上
1每天就寢的時間應該固定。
2建立一個睡眠儀式。所謂的睡眠儀式就是在睡覺前有一連串的活動,比如說:刷牙-->尿尿-->講故事-->睡前禱告-->kiss goodnight-->關燈。每天都千篇一律的睡眠儀式可以讓孩子對睡覺這件事情被制約。要注意的是,睡眠儀式不是像電影一樣講故事講到孩子睡著,不,一切的儀式結束時,孩子照理說應該還是醒著的,只是愛睏而已。
3一但上了床,就不能任意的離開。有些孩子會在床上蹦蹦跳跳,或者尿遁兩三次,或者問一大堆問題與理由來拖延睡覺時間。不要發脾氣,但也不要回答任何的問題,堅定的讓孩子知道睡覺時間到了是沒得討論的事情。如果孩子又跑出房間,把他放回床上,關燈,不要有過多的對話。
4當孩子半夜惡夢驚醒,可以在床邊陪伴他一陣子讓他安定下來。不要讓孩子看電視,很多孩子的惡夢來自白天電視的劇情。
每個孩子的睡眠模式都不一樣,需要的睡眠時間長短也不一。父母親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睡眠紀律,才能開開心心的教養孩子長大,而不把自己累垮。市面上有很多育兒的書,希望我簡短的文章可以幫助沒時間研讀太多書籍的父母。
「嬰兒腸 絞 痛 解決」的推薦目錄:
- 關於嬰兒腸 絞 痛 解決 在 Toby育兒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
- 關於嬰兒腸 絞 痛 解決 在 鈞媽御食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
- 關於嬰兒腸 絞 痛 解決 在 瀚克寶寶副食品廚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
- 關於嬰兒腸 絞 痛 解決 在 [寶寶] 關於腸絞痛解決方法求救- 看板BabyMother 的評價
- 關於嬰兒腸 絞 痛 解決 在 寶寶「腸絞痛」不用怕,居家照顧這樣做! - 媽媽經 的評價
- 關於嬰兒腸 絞 痛 解決 在 嬰兒腸絞痛解決在PTT/Dcard完整相關資訊 - 星娛樂頭條 的評價
- 關於嬰兒腸 絞 痛 解決 在 嬰兒腸絞痛解決在PTT/Dcard完整相關資訊 - 星娛樂頭條 的評價
- 關於嬰兒腸 絞 痛 解決 在 寶寶腸絞痛怎麼辦 - 親子板 | Dcard 的評價
- 關於嬰兒腸 絞 痛 解決 在 [寶寶] 關於腸絞痛解決方法求救 - PTT Web 的評價
- 關於嬰兒腸 絞 痛 解決 在 腸絞痛!6個月內寶寶經常哭鬧不止多半是因為這個。唯一根治 ... 的評價
- 關於嬰兒腸 絞 痛 解決 在 [寶寶] 關於腸絞痛解決方法求救- BabyMother - PTT情感投資 ... 的評價
嬰兒腸 絞 痛 解決 在 鈞媽御食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
舒緩寶寶脹氣5法
很多媽咪經常會懷疑寶寶是不是有脹氣現象,否則為何肚子看來總是鼓咚咚的?到底肚子裡有空氣算不算脹氣?需不需要帶去給小兒科醫師檢查看看?馬偕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陳偉燾解釋,大部分的嬰兒腹部都是微凸的,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,只要寶寶沒有特殊的異樣與症狀,就不需要過度擔心。
脹氣4原因
陳偉燾醫師表示,大多數寶寶會出現脹氣都是生理性或暫時性的,最常發生腹部氣體過多的狀況則有:
【吃了會脹氣的食物】
牛奶本身就屬於鹼性食物,與胃酸中和後自然會產生 氣體,一旦腸胃道消化功能有缺損或尚不成熟,就可能累積過多的氣體造成不舒服的現象。此外,每個寶寶體質各異,有些寶寶就會在喝完配方奶時出現脹氣的現象。
【奶嘴開口不適合】
若是奶嘴的開口過大,不只喝奶時容易嗆到,有時會連空氣也跟著吞進去:相反地,開口若太小,寶寶需要費更多的力氣吸奶,也會因此吞進過多的空氣,導致脹氣。
【寶寶哭鬧過後】
由於空氣大多是從口吃入,因此寶寶大哭過後,也可能會吞入大量的空氣而不舒服。
【副食品階段】
有許多食物容易出現脹氣或便秘,尤其是到了副食品階段,若寶寶接觸了過多容易導致氣體的食物來源,如豆類、蛋、玉米、花椰菜等,當然容易脹氣。
脹氣觀察法
腹部的氣體若過多,確實容易引起不舒服,媽咪也因此經常疑惑著到底該不該帶寶寶去看醫生?陳偉燾醫師提醒父母,如果寶寶並沒有特殊的狀況,只要仍舊吃得好、睡得好又長得還不錯,就不用太過擔心。
但如果寶寶經常哭鬧,且排除了其他可能會造成哭鬧的原因後,仍然哭鬧不停,且腹部平日(不哭鬧時)經常性的緊繃,才要懷疑是否有真的脹氣問題。通常寶寶若脹氣會出現厭奶、胃口不好、難以安撫等現象,這時就建議帶給小兒科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,必要時醫師就會給予一些消除脹氣的藥物來改善脹氣問題。
Tips觀察脹氣指標
趁寶寶沒有哭或用力的時候,也就是比較放鬆時,只要腹部摸起來是鬆軟而非緊繃的,就不是病理性脹氣。
難以分辨的寶寶啼哭
陳偉燾醫師表示,寶寶哭鬧有太多原因,脹氣雖然是其中之一,但卻非唯一,因此,分辨寶寶啼哭的原因才是解決問題的重點。他舉例,有些寶寶會在晚上哭,白天卻不哭,哭時還會手握拳頭、臉部漲紅、雙腳彎曲,有點類似成人的腹痛情形,就有可能是嬰兒腸絞痛(也稱為夜啼);不過,這種哭泣若沒有伴隨嘔吐、腹瀉、發燒、便秘及不自主規律性動作時,就比較不用擔心,通常只要等寶寶三個月大後,情況就會 漸漸有所改善。
至於腸套疊的哭鬧,就不只是晚上哭而已,陳偉燾醫師說,這種屬於急性的症狀,哭的次數會很頻繁,甚至連白天都哭,若是寶寶超過4個月大還是容易啼哭,就要特別留意 是否有其他的疾病。
舒緩寶寶脹氣5法
如果寶寶只是正常生理性的脹氣,父母或許可以在生活中嘗試做些改變,以改善寶寶腹部不舒服的現象。
‧ 方法1:檢查奶嘴洞的大小
最恰當的奶嘴洞孔,應該是將奶瓶倒過來時,牛奶會一滴一滴規律性的掉下來,若是太快或太慢,都有可能造成寶寶吞食過多的空氣,陳偉燾醫師提醒,別以為只要使用防脹氣奶嘴就能真的防脹氣,媽咪還是應該多加嘗試。
‧ 方法2:喝奶後拍打嗝
腹部空氣的排出,主要是靠排泄,最常排泄的方式則為打嗝及放屁,其次是被 胃腸道細胞吸收或利用,及腸道的細菌利用而消耗。因此,建議每次喝完奶後,不論是母奶或配方奶,都應該幫寶寶拍打嗝,讓胃中多餘的氣體排出。
‧ 方法3:觀察副食品的進食反應
到了添加副食品的階段,除了要先從單一、蔬果類的食物開始慢慢添加外,每嘗試一種新的食物時,也應該觀察寶寶進食後的反應,若發現某些食物比較容易出現脹氣,可以等到再大一點再餵食。
‧ 方法4:按摩能舒緩情緒
適時幫寶寶做腹部或身體按摩,確實也有安定情緒的功效,或者也可利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,減少哭鬧的時刻,就能降低吃進過多空氣的機會。此外,當寶寶哭泣時,可以利用低沉的聲音安撫,對情緒的穩定也有幫助。
‧ 方法5:餵奶方式要正確
最後,陳偉燾醫師強調,餵奶的姿勢與方法也很重要,媽咪要多留意寶寶喝奶時的狀況,儘量不要讓奶瓶已空卻仍在吸食的狀況發生,親餵母奶時,也要注意哺餵的姿勢是否正確等,唯有時時留意,才能觀察並提早發現寶寶不適的現象。
可以塗抹清涼油嗎?
當寶寶出現脹氣,已經影響到吃、睡或哭鬧厲害時,經過醫師的診治,沒有合併其他問題,才可以使用薄荷油或是清涼油。爸媽幫寶寶塗抹之前,先將清涼油倒在手上搓揉幾下,利用手上的餘熱幫寶寶擦拭肚皮。要注意塗抹時避開肚臍處,擦拭肚皮周圍,並依照順時鐘的方向,由內而外塗抹皮膚。塗抹後,可以配合使用熱毛巾做熱敷,或是進行腹部按摩,都可以舒緩脹氣不適,間接促進腸子蠕動,來達到排氣效果。
就醫時機
寶寶脹氣到令他難以忍受,且合併嚴重的哭鬧、持續嘔吐、腹瀉、活力變差、體溫不穩,或是嚴重便秘時,爸媽應該立即帶寶寶給小兒科醫師診治,以免延誤病情。
撰文/陳宗琳;採訪諮詢/馬偕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陳偉燾
陳偉燾醫師
現任/馬偕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
~原文刊載於2010年11月號《媽媽寶寶雜誌》
《管他百歲千歲,能帶好孩子才是萬歲》
博客來購書網址:http://goo.gl/4n0ewS
一本書寫盡嬰兒睡眠、副食品、教養,所有育兒資訊都可以找得到,讓你輕鬆育兒沒煩惱
[贊助連結]
韓國正貨Pognae3合1坐墊背巾選購:
http://tw.page.bid.yahoo.com/tw/auction/f61930628…
嬰兒腸 絞 痛 解決 在 瀚克寶寶副食品廚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
兒科中醫探究竟
中醫藥是台灣常見的輔助醫療方式之一,不過,在以西方醫學為主流的時空背景下成長的爸比媽咪,心中不免存有一些疑惑與好奇。年幼的寶寶身體不舒服可以看中醫嗎?中醫在治療哪些疾病上較有優勢?同時接受中、西醫治療,可行嗎?
中醫,在醫學中日益重要
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的數據顯示,全台灣約有1╱4的患者曾接受中醫藥相關治療,且使用率逐年上升;國小孩童約5人中便有一位曾經使用過中醫藥,比例相當高。
對此現象,長庚醫院北院區中醫部內兒科主治醫師林意旋認為,這是因為西方醫學在台灣已有很長的發展歷史,台灣民眾普遍比較了解西醫治療的極限性與副作用,所以看中醫的比例正在慢慢提升。
此外,根據美國先前的統計,看中醫這種替代性質的醫療行為(CAM),在越開發的國家需求量會越高,就醫者多為高收入的白領階級,台灣隨著物質條件的提升,也漸漸朝著這個方向趨近。再加上台灣是全世界唯一看中醫有健保給付的國家,使得民眾更有意願採取中醫治療的方式。
小孩可以看中醫嗎?答案絕對是肯定的。其實,以中醫治療小兒疾病已有淵遠的歷史,早在隋唐時代,太醫署即專設「少小科」培養兒科專門人才,並且規定學習5年後,需接受考試,合格後才能適任兒科醫生,可見在中國古代,就有所謂的「中醫小兒科」呢!
其實,在西醫尚未流傳進華人圈以前,孩子生病都是以中醫來治療,但因近代較以西醫為主流,許多爸比媽咪對中醫了解不深、經驗不足,才會造成誤解或不敢嘗試。
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婦科主任陳玉娟表示,生活在亞洲地區的人們,5千多年來,從胎兒時期一直到臨終,都接受中醫藥的照護,因此,理論上並沒有哪一個年齡層才能接受中醫治療的問題。
4〜6個月以上是最適合時機:陳玉娟醫師指出,倘若擔心寶寶過敏,可待寶寶4~6個月以上,開始添加副食品後,再開始看中醫、服用中藥。
林意旋醫師舉例,很多才幾個月大的小寶寶,就常因為排便不正常、消化不良的問題前來就診,開始吃中藥;有些媽咪可能會擔心,這麼小的寶寶吃藥沒問題嗎?其實,小寶寶的用藥劑量都非常少,使用的也是較溫和的藥材,不會對其身體造成負擔。
2歲以上再貼中藥餅:不過,林意旋醫師也補充,如果像是三伏貼或三九貼(用以治療過敏)這種貼在穴位上的中藥餅,因為藥物本身會對皮膚產生一些刺激性,1歲以下的寶寶因為免疫系統尚未發展完整,較不建議使用此種治療方式,盡量等到2歲以上再來嘗試。
生病了〜看中醫好,還是西醫佳?根據長庚醫院中醫內兒科醫師陳星諭、林意旋、陳俊良、楊賢鴻所做的調查顯示,當寶寶生病時,高家庭收入、且雙親之中有人曾經至中醫就診的家庭,較常選擇中醫藥治療並且持續就診。
令人好奇的是,寶寶生病究竟是看中醫比較好,還是選擇西醫較佳?中醫和西醫各有哪些優、缺點?該如何做選擇呢?
急病找西醫,調身體看中醫!?一般人的刻板印象總認為,急病一定要看西醫,調整身體狀態才找中醫,林意旋醫師認為,這樣的判斷方式並不正確,主要還是要看疾病本身的性質或病程發展的情況而定;以感冒為例,西醫給的多為症狀治療(以消除某種症狀為主),中醫則傾向提供身體抵禦疾病的支持,並且從問題的根源去解決。
舉例來說,患有大腸激躁症的病人,時而腹瀉,時而便秘,兩種狀況會交替發生。西醫會在便秘時提供軟便藥,在腹瀉時使用止瀉藥,來改善病人的困擾;但中醫的用藥則傾向由體質的部分去改善狀況,使身體比較不會反覆發生這兩種問題,而不是針對便秘和腹瀉兩種症狀個別做處理。
此外,大腸激躁症和人格特質也有關係,病人可能屬於比較容易緊張焦慮的個性,這部分中醫也會提供舒肝解鬱、安神定志的藥材,使病人腸胃不會那麼敏感,不再因腦部訊息的干擾而一下子蠕動、一下子停止。
『西醫的長處』
1.抗生素─對抗嚴重細菌感染:當然,西醫還是有很多強項的,像是有「抗生素」,能夠對抗嚴重的細菌感染,林意旋醫師指出,以皮膚長濕疹為例,中藥當然能夠從根本問題溫和地抑制濕疹反覆發作,但如果像是蜂窩性組織炎這類明確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的疾病,就會建議病人趕緊使用抗生素治療,病情會好得比較快。
2. 鎮痛、消炎效果佳:此外,當寶寶的身體發生劇烈的疼痛或猛烈的發炎反應,需要對該症狀作立即性的處理、否則寶寶將無法承受時,因為西藥的鎮痛、消炎機轉非常明確,效果也非常快速,所以這時先以西藥進行治療、緩解不適,也是較為恰當的。
『中醫的長處』
1.不依賴類固醇治療過敏:林意旋醫師認為,中醫在免疫的調節、治療過敏性疾病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!因為西醫沒有所謂的「補藥」可幫助免疫調節,對於免疫的調整需使用如「類固醇」或「免疫抑制劑」來進行治療,長期下來可能會產生副作用。
這部分對中醫來說是很大的優勢,許多父母就是因為擔心副作用危害孩子健康,而選擇接受中醫治療。
以過敏性鼻炎來說,在急性期,病人鼻水流得厲害,吃了西藥的抗組織胺後效果很好,鼻水馬上就停,可是卻很容易反覆發作;而中醫就可針對身體免疫失衡的部分去解決,不是單就症狀給予治療。
2.不易有抗藥性問題:陳玉娟醫師指出,中藥是以「提高人體活性」為主要目標,不是用來攻擊病毒、細菌,因而較不容易有抗生素濫用及產生抗藥性的問題。林意旋醫師也認為,中藥為複方,屬於「多標的」的治療,較不易有抗藥性。
治療疾病時,傳統中醫會提出「為什麼身體不能正常工作」的問題,並試圖以針對性的配方去恢復人體的自然狀態,致力於恢復人體每個器官的自然平衡及功能,更具體地說,它發明出各種配方幫助維持身體正常機能,並在體內重新調節自然內分泌及各項功能。
陳玉娟醫師認為,傳統中醫還具有很多其他的優勢,它既能夠很安全地單獨使用,也可以作為西藥的補充,傳統中醫最突出的優點如下:
˙由於是天然成分,所以很少,通常是沒有副作用。
˙了解疾病本質後,做根本的治療。
˙中藥不是化學合成,沒有正反結構式造成吸收上的問題。
˙治本而不是治標。
˙從根本上恢復人體器官功能,從而消除癥狀。
˙恢復人體自然免疫系統。
˙長效的結果。
中、西合併治療,Yes or No?
1.攜帶藥單供醫師參考:可以同時接受中醫和西醫治療嗎?服藥上是否會有交互作用的問題?
陳玉娟醫師指出,中、西醫合併治療是可行的,只是在看診時要記得攜帶目前正在服用的藥單(千萬不要只帶藥丸給醫師看,每家藥廠的藥長得可都不一樣喔!),告知醫師目前服用哪些藥物,以避免藥效重疊、累積加重的問題。
林意旋醫師舉例,通常在治療鼻塞時,西醫常開立含偽麻黃鹼的藥物做治療,這時中醫師如需使用麻黃劑,就必須格外當心。
2.服藥時間間隔1小時:陳玉娟醫師提醒,如果中西藥併用,兩者需至少間隔1小時以上,才能避免藥物在腸胃道的交互作用。
3.查詢「中西藥物交互作用表」:林意旋醫師表示,其實小朋友的用藥,較少有明確的藥物衝突,反而大人常使用的中、西藥,交互作用的可能性比較高,例如:抗凝血藥物和丹蔘、降膽固醇藥和紅麴,民眾若擔心可詢問醫師,或上網查詢「中西藥物交互作用資訊網」,確保用藥安全性。
『最常看中醫的4種小兒疾病』
當孩子有哪些問題時可以看中醫?中醫對哪些疾病特別有顯著的療效?一般又會給予什麼樣的治療呢?
中醫兒科適應症
* 呼吸系統:氣喘、鼻過敏、鼻竇炎、急慢性支氣管炎、感冒、咳嗽、上呼吸道感染、反覆感冒、久咳不癒。
* 腸胃系統:口瘡、厭食、便秘、腹瀉、嘔吐、腹痛、嬰兒腸絞痛、腸胃炎、消化性潰瘍。
* 腎泌尿系統:頻尿、遺尿、血尿、腎臟病、泌尿道感染。
* 神經系統:生長遲緩、夜啼、熱性痙攣體質調理、癲癇、小兒過動、頭痛。
* 皮膚系統:溼疹、異位性皮膚炎、尿布疹、蕁麻疹。
* 新陳代謝系統:糖尿病、肥胖症、甲狀腺機能異常。
* 青春期特別門診:青春期月經調理、白帶、轉骨發育期調理、青春痘。
* 血液系統:貧血、白血病、血小板低下、紫癜、化療後癌症輔助療法。
* 免疫風濕系統:過敏性紫癜、風濕病、紅斑性狼瘡。
* 肝膽系統:肝炎、黃疸。
* 耳鼻喉系統:中耳炎、咽喉炎、聲音沙啞、鼻塞、喉嚨痛。
* 其他:體質調理、調節免疫功能、慢性病與病後調理。
『1.過敏性鼻炎』中醫認為過敏性鼻炎是體質的因素加上感受風邪,導致肺氣不宣、壅塞鼻竅而致鼻塞,防禦功能衰弱而引發鼻子癢。
早上起床一接觸到冷空氣容易打噴嚏、流鼻水、鼻塞,甚至是鼻嚏倒流,合併症狀還會有咳嗽、頭痛或晚上睡不安穩的情況。此外,眼睛和耳朵也都有可能發癢,甚至因而產生黑眼圈。
林意旋醫師指出,過敏性鼻炎在治療上會依病程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治療方式,在猛打噴嚏、流鼻水的急性期時,醫師會區分病人病況的證型,給予不同的藥物治療;而在症狀不明顯的緩解期,治療則會偏向調節免疫的部分,以補氣的藥物為主,這些藥材在古中醫典籍中被列為上品,意思是久服無毒性,屬於較為平和的藥物。
『2.氣喘』過敏性鼻炎與氣喘體質的寶寶多以「肺脾氣虛、衛外不固」為主,也就是體質上有肺、脾虛損,加上感受外來的風、寒、濕、熱等外邪侵襲肺與鼻竅,造成打噴嚏、流鼻水、鼻塞、黑眼圈、鼻癢、鼻涕倒流、夜咳、晨起咳嗽、喘鳴聲…等症狀的發作。
治療上必須「扶正祛邪,平衡陰陽」,也就是施行健脾、健胃的治療,以強肺、運化痰濕。由於氣喘體質的病因複雜,所以用藥常需根據幼兒的具體病情而定。
林意旋醫師表示,首先要區分病人是屬於「寒喘」或「熱喘」,兩者使用的藥物完全不同,熱喘部分一般會用「麻杏甘石湯」來治療,寒喘則是以「小青龍湯」為主(包括麻黃、桂枝、乾薑、五味子…等),所以一定要由醫師診斷後才能判斷,目前臨床看來,小兒屬熱喘較多。
至於氣喘的緩解期,與過敏性鼻炎同樣是從肺、脾的氣虛部分去做調整。
『3. 消化道功能障礙』寶寶較常見的消化道問題就是便秘、腹瀉、食慾不振和脹氣,主要是因為寶寶身體消化食物的功能尚未發展得很好,中醫會以一些健脾補氣的藥材來進行治療。此外,可能會再搭配所謂的「消食藥物」,來幫助消化食物,增強消化道機能。
如果孩子胃口差,容易吃不下飯,媽咪可以提供適量的酸性食物,如:酸梅汁、檸檬汁、柳丁汁…等,酸性食物可促進消化液分泌,增進腸胃的消化功能。
『4. 異位性皮膚炎』異位性皮膚炎是以皮膚乾燥為主、伴隨劇烈搔癢、病程遷延,容易伴有其他過敏性疾病的皮膚疾病,約佔幼兒人口的3~5%。60%的患童會在第一年發病,30%的病人在1~5歲間發病。氣喘病童合併有異位性皮膚炎者約佔20%;且約有一半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病人會合併氣喘、過敏性鼻炎的發作。
中醫則認為異位性皮膚炎多由於「先天稟賦不足、後天脾失健運,濕邪內生、復感風濕熱邪、蘊鬱皮膚」。一般來說,下列兩個類型最為多見:
*濕熱內蘊型:皮膚損傷為邊緣不清的紅色疹塊,上有密集的小疹或水泡,水泡破後有鮮紅的糜爛傷口,有脂水滲出,脂水乾燥後會結黃厚皮痂。皮損多發於頭面、頸部或四肢。
* 陰虛血燥型:皮膚損傷為邊緣凹凸的淡紅或暗紅疹塊,表面粗糙乾裂,或覆有灰白色糠狀白屑,多數患者皮損經久難癒,反覆搔抓,傷痕累累,常有血痂。
林意旋醫師表示,治療異位性皮膚炎,西醫傾向使用類固醇,造成許多父母對副作用的恐慌,而中醫則以較溫和的藥材來調理免疫的失調和發炎的反應,以減少異位性皮膚炎反覆的發作和類固醇的使用量。
根據先前的日本研究,「補中益氣湯」目前證實可有效減少類固醇的使用量;另外,台灣的研究則發現,用「消風散」可改善濕熱內蘊型異位性皮膚炎的臨床症狀,此外,「大黃蟅蟲丸」對陰虛血燥的異位性皮膚炎有很顯著的改善。中醫師會根據病人目前的病況來決定使用哪種處方。
最後,陳玉娟醫師補充,現在孩子生的少,對於兒童身心症也越來越重視,舉凡注意力不集中、磨牙、尿床、倦學…等問題,也都有家長帶孩子來尋求幫助,臨床發現很多學齡兒童早上就說頭痛、肚子痛,不肯上學,檢查又沒有異常,有的時候用點「疏肝理氣」或「健脾去濕」的藥物或針灸,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。
『寶寶不肯吃中藥,怎麼辦?』餵小孩吃藥,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,更何況是帶有特殊氣味的中藥,爸比媽咪該怎麼做呢?
小兒用藥通常較易入口:林意旋醫師表示,給寶寶吃的中藥一般不太會使用較苦的藥材,有經驗的醫師通常會在藥裡加一些能增添風味的甘甜味藥材,如:大棗、甘草、菊花、山楂,孩子的接受度較高。
「當某些病情需要,才會考慮使用苦味較重的藥材,如:風熱證型的重感冒或嚴重腸炎時,使用清熱解毒類中藥會比較苦。」林意旋醫師補充。
餵藥小秘訣:那麼,當藥物太苦,孩子不肯吃藥時,有什麼解決方法嗎?陳玉娟醫師建議,吃藥時,為避免味道過苦,也可以在吃藥前,先餵孩子喝一口糖水,把藥吃下肚後,再喝一點糖水,自然就可以沖淡苦味囉!或者,也可以以中藥調和溫水或蜂蜜、果糖給寶寶服用。
此外,不要在寶寶吃太飽的時候餵藥,以免孩子全數吐出來;且態度宜溫和,避免將孩子抓太緊,或是硬逼孩子吃進去,以免嚇著孩子。
從小接觸,較能適應:林意旋醫師指出,目前看到一些對中藥接受度較高的孩子,幾乎都是從小就有看中醫、吃中藥的經驗,有些孩子習慣了之後,甚至喜歡上中藥的自然甘甜味,反而不愛西藥的人工化學氣味了。
藥物的保存:拿回家的藥,應如何保存?林意旋醫師提醒,如果帶回家的是藥草,一般不需特別冷藏,只要保持乾燥即可;若是科學中藥(藥粉),一次拿14天以上的藥量時,最好將藥包保存在冰箱或防潮箱,因為出廠的科學中藥,正常情況下雖有3年的保存期限,但台灣氣候潮濕,藥粉容易出現結塊的現象,產生變質的疑慮,媽咪們要特別注意唷!
文:【BabyLife育兒生活】2013年12月號
嬰兒腸 絞 痛 解決 在 寶寶「腸絞痛」不用怕,居家照顧這樣做! -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
1.改變抱抱姿勢:把寶寶直立起來趴在父母肩膀上,屈曲寶寶下肢,給寶寶的肚子一個壓迫,可以讓部分寶寶腸絞痛的症狀得到緩解。 · 2.腹部按摩:把寶寶橫放在 ... ... <看更多>
嬰兒腸 絞 痛 解決 在 嬰兒腸絞痛解決在PTT/Dcard完整相關資訊 - 星娛樂頭條 的推薦與評價
嬰兒 沒理由哭鬧,試試腸絞痛按摩,3步驟舒緩見效! - LINE Today當嬰兒哭鬧不休,幫他換完尿布、餵完奶,解決一切生理需求後仍哭不停,或許是腸絞痛喔!媽 ... ... <看更多>
嬰兒腸 絞 痛 解決 在 [寶寶] 關於腸絞痛解決方法求救- 看板BabyMother 的推薦與評價
寶寶剛從月子中心回來不到兩周,突然上週深夜11點開始爆哭,
那時候正好我在抱他,結果老婆以為是我在抱的時候弄傷他,
哭了整整十多分鐘,急忙跑去掛急診。醫生初估是腸絞痛,
拍了X光後也發現很多空氣在腸胃。領了藥之後便回去了。
本來是餵母乳+配方搭配(亞培1號),看了大家分享後換成亞培親護。
這陣子都有持續使用寶乖亞。雖然有跟醫師拿一些緩解腸胃的藥粉,
但一來寶寶不好餵食,再者感覺這麼小給他吃藥不太好。
這陣子有稍微好一些,昨晚又突然爆哭,
我老婆為了緩解嬰兒痛苦,甚至拿束腹帶幫寶寶套上,看能不能順利排氣...
或是在他喝完奶、拍打隔後,拿棉花棒沾凡士林在寶寶便便處挖...
我看到很無言,希望她不要這樣做,她卻暴怒......
想請問各位媽媽們,
除了按摩請問有什麼方法可以減輕寶寶的不適,
謝謝。
--
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cc), 來自: 114.25.163.213 (臺灣)
※ 文章網址: https://www.ptt.cc/bbs/BabyMother/M.1585874680.A.423.html
※ 編輯: kangta0819 (114.25.163.213 臺灣), 04/03/2020 08:46:08
※ 編輯: kangta0819 (114.25.163.213 臺灣), 04/03/2020 09:04:32
感謝分享qq
※ 編輯: kangta0819 (114.25.163.213 臺灣), 04/03/2020 09:53:56
※ 編輯: kangta0819 (114.25.163.213 臺灣), 04/03/2020 10:00:26
※ 編輯: kangta0819 (114.25.163.213 臺灣), 04/03/2020 10:25:49
※ 編輯: kangta0819 (114.25.163.213 臺灣), 04/03/2020 10:48:49
現在很努力哄小孩...
剛剛衝去買了啟賦
希望有效果......
※ 編輯: kangta0819 (114.25.163.213 臺灣), 04/03/2020 15:06:18
... <看更多>